查看原文
其他

如何评估脑海绵状血管畸形发生再出血的风险

2015-03-05 泽铭 神外资讯


【Ref: Jeon JS, et al. 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. 2014 Dec;85(12):1366-70. doi: 10.1136/jnnp-2013-306844. Epub 2014 Mar 28.】


海绵状血管畸形(cavernous malformation,CM)的年出血发生率约为1.6%~3.1%。虽然出血史与脑CM患者的预后之间无显著的相关性,但出血会导致临床症状的急剧加重,必须早期进行手术干预。评估脑CM的出血风险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。根据文献报道,已明确既往出血能提升患者发生再出血的可能性;至于其他因素,诸如年龄、性别、病灶大小、数量和部位等,尚无结论。韩国首尔国立大学医学院神经外科的Jin Sue Jeon团队对成人脑CM患者症状性再出血的危险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。研究结果发表在2014年3月的《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》上。


研究对1998年至2010年间就诊的脑CM患者进行严格的筛选。排除以下患者:1年龄小于18岁;2已接受手术切除或gamma刀治疗;3 与动脉瘤、肿瘤或动静脉畸形相关的CM;4脊髓CM。对下述患者采用保守治疗:1无症状病灶;2 发生在脑干和功能区、仅伴有轻度神经症状的CM;3 药物可控制的癫痫;4 多灶性CM中,无引起明确症状的病灶。但如随访期间症状进展或发生再出血,则给予手术干预。


对患者的性别、年龄、高血压、糖尿病、怀孕、吸烟、症状性出血、病灶大小、部位、MRI表现、病灶单发还是多发、是否合并静脉畸形等资料进行记录。按照Zabramski分类标准,根据CM在MRI上的表现分为三型:I型为急性或亚急性出血的CM,在MRI的T1W和T2W相上表现为高信号的单叶状病灶,伴有病灶外出血或液-液平面;II型为伴有典型的桑葚样改变和血栓形成的分叶状出血灶;III型为处于慢性消融期的出血灶,影像学上不表现为典型的桑葚样改变,而是由含铁血黄素包绕的小病灶,T2W相上可伴有或不伴有高信号的核心(图1)。在随访过程中,如患者出现新发临床症状,同时影像学提示出血表现,比如病灶内或病灶外的信号改变,病灶体积增大超过20%,就定义为出现新发症状性出血,并以此作为研究的终点。



图1. 根据脑CM的MRI表现,按照Zabramski标准分类:A、B为I型;C、D为II型;E、F为III型。


该研究共纳入326例患者,总计410个脑CM灶。其中,181例女性,平均年龄为54.1岁。平均随访时间为34.7±24.7个月。107例(32.8%)因出血而出现相关症状就诊。27例接受了手术治疗,52例gamma刀治疗;干预原因包括反复的症状性出血、难治性癫痫和不断进展的神经症状。410个CM病灶中,女性患者占240个(58.5%),有既往出血史116个(28.3%),部位浅表的CM病灶290个(70.7%) 、部位深者120个(29.3%),MRI表现为I型112个(27.3%) 、II型144个(35.1%) 和III型154个(37.6%),多灶性CM133个(32.4%),合并静脉畸形44个(10.7%),大小13.4±7.3mm,发生新发症状性出血53个(12.9%)和高血压患者的病灶52个(12.7%)(表1)。

表1. 410个CM灶患者的临床特点



单因素分析提示,既往出血史(p<0.001)、MRI表现(p<0.001)和深部病灶(p=0.001)与新发症状性出血的发生具有相关性。多因素分析发现,既往出血史(危险比 7.13%,95% CI 3.88-13.10,p<0.001)和MRI表现(p<0.001)为新发症状性出血的危险因素。其中,MRI上表现为I型(危险比 6.05%,95% CI 2.47-14.82,p<0.001)和II型(危险比 3.09%,95% CI 1.24-7.72,p=0.016)者较III型出血风险显著增加,而I型和II型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(p=0.105)(表2)。

表2. CM发生新发症状性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



该研究结果指出,每年病灶发生新发症状性出血的总体比例为4.46%;按照MRI分型,I型为9.47%,II型为4.74%,III型为1.43%。3年后新发症状性出血的危险明显减小。以出血危险因素为依据,对3年内出血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:1既往出血者为33.77%,无既往出血者为7.54%(p<0.001);2 MRI分类,I型出血发生率为27.62%,II型为15.44%,III型为5.38%(p<0.001)(表3)。

表3.不同MRI分型脑CM灶的新发症状性出血发生率



综上所述,既往出血史和MRI表现为I型和II型可能是成人CM患者发生症状性再出血的危险因素,对于这类患者必须严密监测和随访。需指出的是该结论应进一步行多中心前瞻性研究加以验证。


(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泽铭编译,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衔城教授、江苏省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刘创宏审校,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衔城教授终审)



《神外资讯》,未经许可不得转载,如希望转载,请联系“神外助手”。请各微信公众号、网站及客户端尊重《神外资讯》版权,经许可转载文章时请清楚注明来源为“神外资讯”。《神外资讯》,欢迎您转发朋友圈。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